
聯系電話:0791-87355308 18970084242
傳 真:0791-87355310
Q Q:3051393845
郵 箱:3051393845@qq.com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湖路476號
調查發現6成人不了解社區醫院 存在感低 |
發布日期:2014/9/13 |
記者隨機調查20人:6成人不了解也不愿去社區醫院 9月17日,華西都市報正式啟動百名記者進社區,調查“社區生態”的活動,華西都市報記者將進入成都的400多個社區,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成都市民的所需所想。先期推出的話題“車位”得到了讀者們的積極響應,華西傳媒集群(WMG)開通的多個參與渠道,首日已收集到百余份有效調查問卷。問卷顯示,有的人停車甚至需要走上500米,停車的感覺“略心酸”。今天,您可以繼續參加我們的車位話題調查,告訴我們您的所需、所想和需要解決的身邊事。 今日,我們將圍繞“社區醫院”展開。記者進行的街頭采訪顯示,在受訪的20個人里,有12個人都不了解社區醫院能看什么病,能提供什么服務。有人甚至在大醫院掛4個號,都不肯去只隔一條街的社區醫院看病。 而記者從社區醫院了解到,其實有不少病不用去大醫院掛號,在身邊的醫院就能解決: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一些常見病、突發病,以及高血壓、慢性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后期康復治療都是社區醫院的服務重點。 居民講述 不太放心VS方便便宜 武侯區電信南街某小區的馮先生平時工作壓力大,有次生了病感覺全身不舒服,到某三甲醫院后他不知道掛什么科,索性一次性掛了4個號。他說,大醫院人多,問了導醫臺,因為癥狀太多她們也說不準,他怕排半天掛錯了號還得重新排隊,干脆就一次性掛幾個,反正掛號費就幾塊錢。盡管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在家附近,但他卻不考慮社區醫院。“社區醫院沒有大醫院治病來到放心和迅速。” 和馮先生不同,在科華北路某小區租戶的沈女士選擇了去社區醫院就診。此前她不舒服,從同在餐館打工的同事那里聽說社區醫院看病“便宜”,于是去了離餐館近的社區醫院。“在我的要求下,醫生同意給我查血。”沈女士說,可交了費用之后,她卻被告知檢測設備壞了,讓她下周再來抽血。第二周,沈女士抽完血后,醫生卻建議沈女士到其他的二甲以上的醫院進行檢測,原因是血液的有些指標,醫院沒有相關的檢測設備。沈女士不得不選擇了武侯區一家三甲醫院進行查驗。 搬到紅楓嶺社區兩年多的陳女士一家人,遇到感冒、發燒等小問題都會去靠近二仙橋的社區醫院,在她看來,社區醫院離家近,坐公交只需要兩站路,又不像大醫院那樣人擠人,掛號都要排半天,到了社區醫院,還可以向醫生多咨詢幾個問題。“社區醫院挺方便的,所以有小病首選就是去那里。” 記者調查 6成人不了解社區醫院 成都市民對社區醫院的態度如此不同,但是大家對社區醫院到底有多了解呢?華西都市報記者9月17日在武侯區玉林社區、晉陽社區、金牛區撫琴社區中,隨機詢問了20位年齡在20-60歲之間的居民。其中,12人坦言自己并不了解社區醫院,且不會去社區醫院看病。 為啥不愿意去呢?他們有著相似的理由:現在到處都是醫院,除了省醫院、華西醫院這些頂尖的醫院之外,很多二甲以上的醫院,看病的人并不多。“看病還是正規的醫院靠譜些,社區醫院感覺像是服務站。” 受訪者中,僅有3人表示愿意去社區醫院看病。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李剛,平時生病,他的第一選擇就是社區醫院。他說,像鼻炎、感冒、發燒這類的常見病癥,他都是去社區醫院,一個是病人少,第二個是方便,最重要的是還便宜。“費用達到了報銷標準,報銷的比例也比大醫院的要高些。” 而剩下的5人則表示,知道社區醫院在哪,但是沒去看過病。“一般的小病可以去社區醫院看,但是醫療條件畢竟有限。”一名受訪者告訴記者。 社區醫院 來看病的8成是老人和小孩 9月17日,記者在武侯區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實地的體驗。下午兩點過,來這里看病的患者并不少,不過大多數是老人和帶著小孩來看病的家長們。“早上的患者最多,下午就少些了。”剛剛接診完一個病人的全科醫生曹敏翔說。“社區醫院的重點服務對象是老人和小孩,這兩個群體的比例大概在8成左右,主要是一些常見病和慢性病。” 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肖俐說,社區醫院相對大型綜合醫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比如居民感覺身體不舒服,到大醫院掛科時,經常不知道該掛哪個科,還常常遇到掛號三個小時,看病三分鐘的情況,而社區醫院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可能一個全科醫生就可以幫你解決,因為全科醫院更加注重病人的綜合性身體狀況,會有針對的進行治療。”肖俐說。 晉陽轄區7萬多名居民,成為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多名醫生簽約病人的已經達到了6千人。“這些簽約病人中,有很大部分屬于緊密型簽約病人。所謂的緊密型簽約病人,他們可能每天都要社區醫院做一些保健醫療服務。” 為何存在感低 設備有限 藥品相對較少 成都市衛生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成都市共有10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城區有63家。記者走訪發現,居民對社區醫院的就診積極性遠遠低于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醫院和三家專科醫院。對此,多家社區醫院負責人道出了背后的一些無奈。“打CT還得去大醫院。”現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備配置要由各市衛生局統一招標采購,大型X光機、呼吸機、麻醉機、彩超等醫院使用的高檔設備不能采購。 而缺少藥品,也是導致居民不到社區醫院就診的一個原因。根據國家的基本藥品制度,社區醫院只能出售國家基本藥物名錄中所載的基本藥品。2009年8月,衛生部頒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自此我國開始啟動了基本藥物制度。“國家規定社區醫院可以使用的藥物有508種,但除去專科類藥物,實際上只有300多種,在實際需求中還有很大的距離。”成都市衛生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藥物的不足,使得居民就診積極性大大降低,“有些居民在大醫院看病,到社區醫院買藥,外面藥店都能買到的藥我們卻沒有,這會給他們留下一個印象,醫院不夠完善,這也影響到了居民看病的積極性。” 哪些病能搞定 常見病和突發病可在社區治療 哪些病癥最適合在社區醫院“搞定”呢?肖俐給居民梳理了幾大類社區醫院完全有能力和條件滿足治療的疾病。“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一些常見病以及突發病,就可以選擇就近的社區醫院接受治療。另外,高血壓、慢性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后期康復治療也是社區醫院的重點。此外,社區醫院還肩負著兒童的保健計劃免疫預防等。” 除此之外,社區醫院還能夠與上級醫療機構進行雙向轉診。從今年10月起,我省將全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通過建立合理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能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
上一條:身體“發福”不是福 十種“肥胖癌”易光顧 下一條:2014年中國醫藥行業五大政策看點 |